第九十五章:英雄叹息,沙场与泪(2/2)
作品:《明日记》十个字: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真正的贼在专制制度中,专制制度有贼性才使贼与专制制度同生共长,滔滔不绝。既然历史的治乱兴替不无遵循“血酬定律”(吴思打的一个比方,用强盗“流*命换取酬报”来形容历代开国君主舍命换天下的事例),通过暴力革命夺取的政权不具备足以服众的合法性,那么你能革他的命,我为什么不能革你的命?
然而,暴力革命不能带来国民的幸福,只能带来专制的反复。一个民族如果不能学会积极的妥协和有风度的对抗,那它只能在专制中沉沦。
民为本,社稷次之,君为轻。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一句话说了两千年,大小制度改了无数次,终有今日之民主共识。当民主政治在全球攻城夺池、遍地开花时,有人认为人类历史已经终结。在他们看来,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然而,即便如此,谁也不能打保票说,人类可以坐享民主之成,从此一劳永逸。因为人性没有终结,因为任何制度都不如人性古老,但都比人性更早消亡。制度不是重点,无论独裁,还是民主,抑或其他形式,皆出自人性。
历史发展到今天,生产力高度发达,粮食产量早已能够将全球之人免于饥荒,可仍然有人在挨饿,学者将此称之“制度性贫困”。不是资源匮乏,而是分配不公,有人宁愿将粮食倒进海里也不愿拿去给灾民纾解饥荒,为什么?因为人的优越感只有在贫富对比之中才能体现,为了保持这种快感,一部分人制订各种政策、条款,收买专家学者为其摇旗呐喊,文过饰非,越来越多的人被这种游戏规则所蛊惑,入其彀中,不能自拔,离良知越来越远,为那些人为预设的“梦想”消磨一生,乐此不疲,甚至看到我的这些文字时斥之为无稽之谈,对于这些执迷不悟之人,或许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族历程可以给你一些提示。
可叹者,良知人人都有,但很多人已无法体认,无法激活那个本然状态的良知。
良知不能明觉,其人必将浑浑噩噩,愚昧无知,骗人并遭人骗,害人又被人害,其性格亦将走向偏执狭隘,自私独裁,最终沦为欲望和他人的奴隶,昏聩一生。
是为心中之贼。
王守仁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平定了为患几十年的南赣之乱,被朝廷擢为督察院右副都御使,正三品。
能臣可以破山中贼,但只有圣贤才可能破心中贼。王守仁开始着手治理南赣,教化百姓,纠正民风,破心中贼。
第一,颁布《南赣乡约》,建立约长制度,以图民众自治;
第二,恢复社学,聘请名师,*育。
对于*育,王守仁显然比某些相关部门要有诚意的多,他根据自己童年时的体会,提出儿童教育应诗歌、习礼、读书三步并举,而且强调因势利导,寓教于乐的重要性。
时间到了这个时候,王守仁这才知道了一件众人之前都瞒着他的事情,那就是徐爱的去世。
戎马倥偬之余,师徒俩经常书信往来,阳明劝徐爱注意身体,徐爱说你赶紧打完仗回来跟我们躬耕陇上得了,阳明说,靠,就你那点地,种的东西都不够我们吃,徐爱说,这你就不懂了,地少税收就少,泛舟玄武湖,顺便钓钓鱼,吃的很容易解决。
言犹在耳,故人已去。
别的弟子或者敏而好学,或者聪慧练达,但再也没有一个能像徐爱这么贴心,知他最深,信他最笃,且能准确无误不厌其烦地弘扬师道的了。因此,阳明疾呼:“天丧我,天丧我!”
天不丧阳明。
王守仁在赣州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风云际会,王守仁的弟子们得知消息,便都纷纷赶往这里,并且来得或许还不单是他们。
本章已完成! 明日记 最新章节第九十五章:英雄叹息,沙场与泪,网址:https://www.xbqg23.com/380/380209/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