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奸臣阻挠(1/3)

作品:《逆袭教授爆燃古时代

林深站在朝堂之上,手中紧紧捧着那卷沉甸甸的改革计划书。这纸张虽不厚重,却仿佛有着千钧之力,压得他肩头沉甸甸的,每走一步都似用尽了全身力气。朝会早已开始多时,百官整齐列席,整个大殿气氛凝重如铁,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皇帝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炬,犀利的眼神扫视全场,仿佛能看穿每一个人的心思。他身着明黄色的龙袍,头戴冕旒,威严不可侵犯。

“林谋士,你所呈之策,朕已听闻多日。”皇帝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每一个字都重重地砸在朝堂之上,“今日,便由你亲自陈述。”

林深深吸一口气,拱手行礼,正要开口,却见兵部尚书王仲文慢悠悠地从殿外踱入。他衣袍略显凌乱,像是匆忙赶来,却又故意做出一副闲适的模样。面色平静,可那眼角的一丝得意却怎么也掩不住,仿佛在向林深示威。

“抱歉,来迟了。”王仲文轻描淡写地说道,向皇帝一拜,随即站定于群臣之中,目光却不经意间掠过林深,嘴角微微上扬,似笑非笑。

林深心中一紧,暗道不好。他太清楚这人的脾性,故意拖延,分明就是想扰乱自己的节奏。果然,御史台一位年轻官员站了出来,朗声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讲。”皇帝淡淡道,眼神却依旧紧紧盯着林深,似乎在观察他的反应。

“此子出身不明,来历不清,竟敢妄议国政,实属僭越!若人人皆可如此,朝廷体统何在?”年轻官员义正言辞,声音在大殿中回荡。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有人低声议论,交头接耳,脸上满是疑惑和质疑;有人冷眼旁观,眼神中透着不屑;更有几人嘴角含笑,显然是早有预谋,就等着看林深的笑话。

林深却神色不变,他挺直脊梁,只将手中的计划书高举过头,朗声道:“臣之功绩,非凭空而来。安史之战中,唐军以少胜多,全赖将士用命,亦因战术与兵器改良。此战之后,百姓安居,边疆安定,陛下亲赐‘护国谋士’之号,岂是虚名?若说来历不明,那便是天命所归。”

他顿了顿,目光如电,扫过那些质疑之人,继续道:“今日所呈之策,非为私利,而是为了大唐社稷、万民安康。若有谁愿以性命赌我所言虚妄,请上前来。”

此言一出,众人哑口无言。几位老臣微微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赏,显然对林深的气度颇为认可。皇帝也露出一丝赞许之意,抬手示意:“林谋士,你说吧。”

林深展开计划书,条理清晰地讲述起他的改革设想。他先提到整顿赋税制度,详细阐述了如何减轻百姓负担,让农民能够安心耕种,商贾能够顺畅经商。接着又谈到优化军队编制,提升战斗力,如何训练士兵,如何配备更先进的武器。设立工坊,推动技术革新,让大唐的制造业能够更上一层楼。甚至提出设立学堂,培养新一代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每一项建议都经过系统模拟推演空间的反复验证,数据详实,逻辑严密。朝堂之上,不少官员听得频频点头,连一向保守的老臣也不禁动容,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然而,当林深提到“户部需配合推行新制”时,户部侍郎李元甫缓缓起身。他面无表情,眼神中却透着一丝冷漠,说道:“林大人所言极是,但户部事务繁杂,旧制沿袭多年,贸然更易,恐生变故。”

“变故?”林深反问,目光紧紧盯着李元甫,“难道比百姓流离失所、军饷难继更可怕?”

李元甫沉默片刻,又道:“林大人或许不知,近年来财政吃紧,若再添新支,恐怕难以支撑。”

林深早已料到这一关不会轻松。他轻轻一笑,从袖中取出一份文档,递至皇帝面前:“这是文明融合监测仪测算出的全国百姓负担指数与军队补给缺口数据,陛下请看——”

文档摊开,图表清晰,数字触目惊心。皇帝眉头微皱,显然也被这些数据震撼。他仔细看着文档,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担忧。

“若不改革,不出三年,边军必溃,地方叛乱四起,届时,天下动荡,非一人之力可挽。”林深语气坚定,目光中透着决然。

皇帝沉思良久,最终点头:“此事可行,先在小范围试行,待有成效再全面推广。”

李元甫脸色微变,却未再多言,只是低头退回原位。林深敏锐地捕捉到他眼神中的波动,似乎并非完全反对,而是另有顾虑。

朝会散后,林深走出皇宫,阳光刺眼,却照不进他心中的阴霾。他知道,这场改革才刚刚开始,而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绝不会善罢甘休。

果然,翌日清晨,一封来自工部的文书送至林深府邸。小周匆匆忙忙地跑进来,脸上满是焦急:“大人,不好了,工部送来文书,说兵器制造所需铁矿供应,暂不予批允。”

林深看完,冷笑一声,心中已有计较。他立即召来小周,低声交代几句,随后独自前往工部库房。

夜色沉沉,月光如水洒在大地上。林深借着夜色潜入工部,他小心翼翼地避开巡逻的守卫,脚步轻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逆袭教授爆燃古时代 最新章节第25章 奸臣阻挠,网址:https://www.xbqg23.com/381/381856/25.html